感动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;感动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、暗香浮动的红梅;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;感动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。
岁月无痕,当大家蓦然回首,翻阅着自己的心灵,总有一段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。每当大家想起它时,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,这便是感动。
感动使大家变得清纯率真,变得清洁明亮,变得丰富广博。
感动是一种幸福。
1用仁心和母爱书写的奇迹
平车快飞了起来,躺在平车上22岁的产妇小敏就这样被大家从产房转移到了手术室。几天前的21时,在这个万家灯火的时刻,bet体育在线官方网站手术室的无影灯下,一场与死神的竞赛在争分夺秒地进行。
几分钟前,产妇还在产房中为孩子的到来而努力,可谁能想到,顺产中竟是脐带首先娩出。
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,可爱的小生命极大可能会在几分钟之内因窒息而死亡。
助产士李青春首先发现险情,她一边做出堵住产道的紧急处置,一边喊来值班医生闫美玲并叫同事拉平车、抬人。
刚刚端起饭碗的值班医生巩硕也跑到产房,和大家一起推着平车冲进了手术室。
到达手术室后,每个人的每个动作都变得无比清晰。手术室护士王冉、张弛严阵以待,李青春跪在平车上填塞产道,巩硕一边鼓励、安慰产妇,通知儿科医生准备会诊,一边指挥大家放弃施行条件苛刻并且费时的全麻和腰麻,选择最节省时间的局麻。
“产道一定堵好!”“产妇胳膊一定按住了!”……叮嘱好注意事项,巩硕拿起了手术刀。
很多人会为扎针这样的疼痛害怕、痛哭,可这样的微痛和手术刀划开皮肤的那份痛根本不能比拟。这种疼痛完全不是局麻情况下十几毫升麻药可以止住的。
产妇小敏很痛苦,她被约束带绑着的双手早已抓坏了托架上的海绵,可她的双腿却始终保持位置没有丝毫的移动。
产妇为孩子安全所表现出的强大忍耐力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,巩硕为之动容:“姑娘,你是伟大的母亲,为了孩子,坚持,坚持啊!
孩子的头部终于探出腹部,肩膀却依然卡在那里,巩硕不得不用力按压产妇腹部,给产妇增加痛苦。
孩子终于出来了,可躺在保温台上的孩子却过分的平静。“哭啊!哭啊!哭啊孩子!”常规的拍打脚底毫无反应,闫美玲一把接过孩子一边气囊复苏,一边说“哭,孩子,快哭,为了你妈妈,快哭一声!”
“哇……”一个如小猫叫唤般孱弱的声音出现了,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。孩子被紧急送去了NICU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。
手术人员留下继续对产妇腹部进行缝合。
此时,局麻的效果早已退去,每一针、每一线都是硬生生地扎在产妇身体上。为了减轻产妇痛苦,巩硕和闫美玲默契配合,仅用8分钟就缝好了5层组织。
当掀开手术单的那一刻,一个十二级疼痛之后接受刀切针扎的母爱奇迹被见证,一段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斗败死神的佳话将被传颂。
2发生在胃肠肝胆外科的那些事
去年7月11日,医院胃肠肝胆外科42床只有1岁的小患者,因肠套叠造成肠坏死,必须行回肠造瘘术。
术后造口凹陷,正常造口袋使用后粪便从凹陷处渗出,污染伤口,医院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微凸底盘,所以要一天换几次造口袋。
每次更换造口袋,患儿都哭闹不止。
此情此景,护士长侯倩及其他护士看在眼里,痛在心上。
为了减少孩子的痛苦,让孩子早日康复,侯倩他们多方联系,终于买到了与之相匹配的微凸底盘。
为了表示谢意,护士每次给患儿换药时,患儿家属都会悄悄在换药车下层放几瓶水,或几个苹果。即便如此,患儿家属仍觉不能完全表达感激之情,再三添加侯倩的微信,并发红包给她,都被24小时自动退回了。
侯倩说,为患者减轻痛苦,使其早日康复,这就是职责所为,医德所在。
2013年的一天,病房里来了一名七八岁的患者,他患先天性巨结肠,吃点东西就吐,瘦得皮包骨头。
而陪护他的是十二三岁的姐姐。
后来,侯倩他们了解到,姐弟俩情况很特殊,父亲年迈,母亲又是精神病患者,家里经济非常困难。
“姐姐,我想喝碗汤。”“别喝汤了,咱们没那么多钱了。”姐弟俩的对话,当班护士刘晶晶听到后,转告了护士长侯倩。侯倩听后心头一颤,鼻子一酸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二话没话,把自己口袋里的500元钱全部给了姐弟俩,并向科室主任进行汇报,发动全科人员为姐弟俩进行爱心捐助。
他们为姐弟俩捐款2000多元,还捐了很多衣物,解决了姐弟俩的燃眉之急。
侯倩说,这件事直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很感动,那是全科人员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疼,一次善举。
科室同事们敬业奉献的精神相互感染,彼此影响。侯倩说,胃肠外科是2015年11月成立的,科室有三个特点:急诊量大、风险大、危急重病人多。
几乎是天天急诊,有时一天有10多个急诊,医护人员都没时间休息。无论是像尹素兰、周红玲护龄较长的护士,还是新进护士,大家都从严要求,默默奉献,不叫苦不喊累。
侯倩先容,她们科室的医生一值班就是24个小时,有急诊手术下班了也要接着做,有时就48小时连轴转,超负荷运转。
由于科室的病人多,护士也都是超负荷运转,一天下来,她们累得饭都不想吃。“4月11日中午值班,护士刘晶晶不小心扭伤了脚,肿得老高,她在肿伤处敷上冰块,坐在那儿写护理病历,继续工作。”说到这里,侯倩的眼眶湿润了,扭过脸去悄悄抹泪。
一份付出,一份收获,他们的工作也得到大家的肯定。今年护士节,院领导看望慰问全体医护人员,并致以节日的祝福;病人的家属还送来蛋糕,并写上美好的祝愿。
侯倩说,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感动和激励。
2016年,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第一名,护理病历展评三等奖。
3用自己的付出换病人痊愈值得
朋友,你能一次坐12个小时吗?你被病人在科室大吵大闹过吗?其实,这些都是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们亲身经历的。
看到这些,您将会对“白衣天使”这份工作有更深的理解。 王峥嵘告诉记者,来到透析室的几乎都是尿毒症患者,忽然得了如此麻烦的病,许多病人根本不能接受,也不愿意面对。
“大家的患者里有十八九岁的小姑娘,也有30多岁的家中顶梁柱,还有的是领导、老板,很多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,开始变得烦躁不讲道理。
曾经有一个患者只要一躺在病床上就出言不逊,甚至见谁嚷谁。大家每天面对的一边是需要诊治的病人,一边是大家的工作。
遇到这种情况,大家只能耐心劝导,实在不行的话,大家买上礼物到病人家里走访。”王峥嵘说。
让王峥嵘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的一天。正在准备上班的她忽然接到护工打来的电话,说有一个患者在科室大吵大闹。“当我听说这个情况,马上赶往医院,看到这个不知何因愤怒的患者,面带笑容,问他为啥这样,是不是大家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对?后来这位患者说,早上来医院之前和妻子因为费用问题吵了一架,憋了一肚子气,他医疗费用不足时,大家催他交款了,所以要找大家算账,发泄。”
说起这段故事的时候,王峥嵘坦然了许多,现在这个病人和护士们已经成了朋友,关系也十分融洽。
当然,这个科室也不缺积极向上的感人故事,让王峥嵘和同事们伸出大拇指的,是市区的一位姓马的年轻妈妈。10年前她不幸患上尿毒症。
当时她才20多岁,孩子刚刚两岁。虽然得了病,但她心态十分平和,对未来充满希翼,治疗也十分规范。
10年过去了,她的生活依然十分平静,每天上班下班、接送孩子、做家务,除了要透析之外,她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。
王峥嵘说,从这个患者身上,她感受到了“暖患”带给大家的能量,希翼所有的患者都能像她一样,任何时候都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天。 可能有人会说,透析就像挂吊针一样,护士把仪器连接上就可以休息一会了。
为此,王峥嵘带领记者来到病房,只见病人们安静地躺在床上接受治疗,护士却一直在忙个不停。
“大家科室一共有9个护士,每个人要看护5个病人。透析时血液一分钟循环200多毫升,如果针管滑脱,瞬间血液喷溅,后果不堪设想,而且患者的身体容易发生异常,比如休克、抽搐,还有的大便失禁,所以护士要一直守在患者身边,一分钟也不能离开。护士王雪娇已经怀孕快8个月了,上个月她看护的病人突然抽搐,牙关紧咬,王雪娇担心病人咬到舌头,她立即扑上去把病人的嘴掰开,病人无大碍,但她的手指被咬得鲜血淋淋。”
王峥嵘说,更辛苦的是到其他科室为重症患者做床旁透析,比如多脏器衰竭、农药中毒的患者,透析最少要12个小时,有的会持续24个小时、36个小时,甚至48个小时,值班护士要一直盯着仪器,每12个小时换一次班。
“一次坐那么长时间,很多护士都说,从仪器前站起来的时候窝得肚子疼。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,大家就无怨无悔,用自己的付出,换来大家的身体健康,值得!”王峥嵘说。(院办公室)
(来源:睿慧资讯)
|